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修订并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对过去几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不仅为全面统筹推进新形势新要求下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也为新时期钢铁行业系统深入推动智能制造提供参考。
《指南》针对钢铁行业流程长、工序界面多、生产体系复杂、单/多基地管控模式多样等特点,明确了工作思路。其目标和重点任务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相关内容高度契合,为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将起到了支撑引领作用。
1、 统筹协调,标准引领
《指南》立足制造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提出了钢铁行业拟制定标准的重点研制方向,在选取适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等国家标准基础上,确保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协调配套,为钢铁行业未来3-5年智能制造全面实施细致描绘了指导框架。钢铁行业将以《指南》为指引,以《方案》为路径,依托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标准知识库、标准验证数据库等建设,到2026年将累计制修订100项智能制造领域的钢协团体标准,为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标准共享资源池。
2、 标杆培育,分类领导
《指南》提出,要聚焦钢铁行业特定场景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中,充分考虑了钢铁行业流程型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复杂等特点,要进一步强化钢铁行业智能装备(如智能感知与控制装备)、工业软件(如生产制造软件)、智能工厂(如云边协同优化调度)、智能赋能技术(如钢铁行业垂直大模型)等制造核心要素,并给出了具体的标准研制方向。为此,钢铁行业将通过构建钢铁行业工业软件标准体系、深入挖掘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应用典型案例、培育一批标准实践行业标杆等,充分发挥标杆龙头示范企业“链主型”“头雁型”引领作用,对钢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分类施策,扎实稳健推进全行业智能制造实施和迭代升级。